發布:2018-07-31 08:33:33 閱讀:次
又是一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接下來,考生們將面對專業的選擇、大學的選擇等等人生中很重要的抉擇。今天小編就為想要報考土木工程專業和建筑學專業的同學們梳理一下國內這兩個專業的大學排名情況。 土木工程學專業
土木工程,從狹義定義上來說,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稱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鐵路工程等這個小范圍。
評估結果為A+:(兩所學校)
1、同濟大學
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55人、碩士生導師105人、正高級職稱98人、副高級職稱135人。設有10個碩士點、7個博士點,設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橋梁工程學科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 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巖土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點擊?工程資料免費下載
2、東南大學
結構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土木工程學科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振興行動計劃重點建設學科,擁有國家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長江學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崗位以及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玄武巖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混凝土與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科位列全國第3。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1名,博士生導師41名。
評估結果為A:(四所學校)
1、清華大學
有結構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材料學博士點,并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結構工程(聯合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講師8人,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2、北京工業大學
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9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1人。結構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交通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學科,市政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交通運輸規劃等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學科建有博士后流動站。工程抗震與結構診治重點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和水質科學與水環境恢復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3、哈爾濱工業大學
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碩士點學科,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和巖土工程博士點學科;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結構工程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14人。擁有王光遠、沈世釗、謝禮立、歐進萍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擁有國家教學名師王煥定教授,擁有長江學者李惠教授和鄭文忠教授,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博士生導師39人,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2人。此外,有20位境外國際知名學者受聘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導師。擁有“寒區低碳建筑開發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結構工程災變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部重點實驗室2個、特色實驗室5個、土木工程高性能計算中心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6個以及土建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4、浙江大學
巖土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其他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同濟大學 | A+ |
2 | 東南大學 | A+ |
3 | 清華大學 | A |
4 | 北京工業大學 | A |
5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浙江大學 | A |
7 | 天津大學 | A- |
8 | 大連理工大學 | A- |
9 | 河海大學 | A- |
10 | 湖南大學 | A- |
11 | 中南大學 | A- |
12 | 西南交通大學 | A- |
13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A- |
14 | 北京交通大學 | B+ |
15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B+ |
16 | 沈陽建筑大學 | B+ |
17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18 | 中國礦業大學 | B+ |
19 | 山東大學 | B+ |
20 | 武漢大學 | B+ |
21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22 | 長沙理工大學 | B+ |
23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24 | 重慶大學 | B+ |
2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26 | 廣州大學 | B+ |
27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28 | 北京建筑大學 | B |
29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31 | 福州大學 | B |
32 | 青島理工大學 | B |
33 | 鄭州大學 | B |
34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35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36 | 四川大學 | B |
37 | 重慶交通大學 | B |
38 | 長安大學 | B |
39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40 | 蘭州交通大學 | B |
41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42 | 東北大學 | B- |
43 | 上海大學 | B- |
44 | 蘇州科技大學 | B- |
45 | 安徽理工大學 | B- |
46 | 華僑大學 | B- |
47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48 | 山東建筑大學 | B- |
49 | 廣西大學 | B- |
50 | 成都理工大學 | B- |
51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53 | 三峽大學 | B- |
5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55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56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C+ |
57 | 東華大學 | C+ |
58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59 | 華東交通大學 | C+ |
6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61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62 | 深圳大學 | C+ |
63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64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65 | 天津城建大學 | C+ |
66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67 | 廣東工業大學 | C+ |
68 | 北方工業大學 | C |
69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C |
70 | 吉林大學 | C |
71 | 吉林建筑大學 | C |
7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73 | 上海理工大學 | C |
7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75 | 南京林業大學 | C |
76 | 廈門大學 | C |
77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C |
78 | 汕頭大學 | C |
79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80 | 貴州大學 | C |
81 | 寧波大學 | C |
82 | 中國農業大學 | C- |
83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84 | 東北電力大學 | C- |
85 | 燕山大學 | C- |
86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87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8 | 濟南大學 | C- |
89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90 | 武漢科技大學 | C- |
91 | 南華大學 | C- |
92 | 西北工業大學 | C- |
93 | 煙臺大學 | C- |
94 | 揚州大學 | C- |
建筑學專業
建筑學是一門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建筑學所涉及的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以及作為實用藝術的建筑藝術所包括的美學的一面和實用的一面,它們雖有明確的不同但又密切聯系,并且其分量隨具體情況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建筑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建筑工程技術、環境和空間表現、繪畫藝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項目策劃、建筑設計方案和建筑施工圖繪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評估結果為A+:(兩所學校)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創辦于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學院,設建筑系和城市規劃系;2001年,組建建筑技術科學系;2003年成立景觀學系。目前,建筑學院設有4個系,即建筑系、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和建筑技術科學系。在職教職工總數為124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7人,在海外取得最高學位人數占教師總人數的15%;另有兼職教授1人,雙聘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專職研究人員64人,博士后44人。在2015、2016年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名列第八,在國際評估中被國際同行譽為“世界高水平”(High Standing in the World)。
2、東南大學
學院擁有4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4名博士生導師。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2人入選省人才培養計劃。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5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2%,超過70%的教師有國外攻讀學位、學習進修和科研合作的經歷。學科已形成一支以院士、長江學者等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干、年齡結構合理、年富力強、視野前瞻,團結和諧、勇于開拓的學科隊伍。
評估結果為A-:(三所學校)
1、天津大學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9名。其中教授18 名、副教授24 名、中科院院士1 名、博士生導師11 名、碩士生導師24 名。一批具有博士學位或從國外留學、進修歸來的青年教師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整個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較高,多年來在教學、科研、創作等各項工作中均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國內外建筑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2、同濟大學
建筑系現有在編教師106名,占全院教師數50%以上。在編教授24名,副教授36名,講師4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4名,兼職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31名。在編教授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中組部千人計劃1名,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1名;美國建筑師學會名譽資深會士(H.F.AIA)3名。兼職教授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在編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8名,在讀博士生7名。獲上海市級教學名師稱號2名,校級教學名師3名;上海市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程8門;獲省市級以上研究、設計成果獎100余項。2003年起,建筑系設立了教師崗位公開招聘考核制度和博士生助教聘用制度。
3、華南理工大學
學院有1個國家培育的二級重點學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和2個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建筑學、城鄉規劃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本科專業。目前在讀的本科生909人、研究生697人。已為國家和地區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8000多人,先后孕育了莫伯治、佘峻南、容柏生、張佑啟、何鏡堂、吳碩賢等六位院士,袁培煌、黎陀芬等九位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其他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清華大學 | A+ |
2 | 東南大學 | A+ |
3 | 天津大學 | A- |
4 | 同濟大學 | A- |
5 | 華南理工大學 | A- |
6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B+ |
7 | 浙江大學 | B+ |
8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9 | 重慶大學 | B+ |
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11 | 北京建筑大學 | B |
12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13 | 沈陽建筑大學 | B |
14 | 南京大學 | B |
15 | 武漢大學 | B |
16 | 湖南大學 | B |
17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8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19 | 山東建筑大學 | B- |
20 | 深圳大學 | B- |
21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22 | 中央美術學院 | C+ |
23 | 上海交通大學 | C+ |
24 | 廈門大學 | C+ |
25 | 華僑大學 | C+ |
26 | 青島理工大學 | C+ |
27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2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29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30 | 吉林建筑大學 | C |
31 | 南京工業大學 | C |
32 | 福州大學 | C |
33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34 | 蘇州科技大學 | C- |
35 | 鄭州大學 | C- |
36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37 | 長安大學 | C- |